戶外活動意外多,一般人有沒有可能自己判斷自己是否骨折?

過去幾年因疫情,很多人不能出國,台灣島內登山活動變得熱絡,登山意外也變多,許多人在山上跌倒斷腿。
所以陸續有民眾和朋友詢問我相關的問題,以下幫大家彙整這些問答。
Q1 | 關於骨折,可以用疼痛程度判斷嗎?
不行,因為每個人的疼痛忍耐與感知皆不一樣,建議由專業醫生安排儀器檢查。
Q2 | 有可能自己判斷自己是否骨折嗎?
不可能。除外觀有明顯變形,單以疼痛及腫脹程度自行判斷是否骨折是不準確的。
若有骨折疑慮,建議先固定、冰敷再行前往醫院,接受X光儀器的進一步檢查。
Q3 | 意外當下,發現疑似骨折該怎麼處理?
原則上,患者可就地取材將疑似骨折處固定,再行就醫。
現場僅有患者一人時,建議緩慢往路肩移動,並靜待救護車前來送醫。若無法移動,建議“不要移動”靜待救護車。
Q4 | 老年人跌倒挫傷,懶得去醫院,先去國術館可以嗎?
不建議,因年長者常有本身患有骨鬆症狀而沒查覺的案例。若又將骨折誤認為挫傷,一按之下,單純骨折恐加劇為粉碎性骨折。故有跌倒時,應先接受X光掃描排除骨折可能性。
Q5 | 骨折的專業判斷方式?
正常情況下,常見骨折種類包含:開放性、閉鎖性及粉碎性骨折。除開放性骨折較容易判斷,一般人很難區分後兩者的差異。故傷者應立即前往醫院就醫,藉由X光放射、電腦斷層掃描或核磁共振等專業儀器進行判斷。切勿自行判斷,錯失黃金治療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