副總統也難逃椎間盤突出!脊椎手術好可怕,非開刀不可嗎?

去年副總統、今年行政院長,都難逃這個症狀!?
「椎間盤突出」是國人常見的健康困擾之一,整理了一些資料,讓大家更了解也有機會預防它!
椎間盤突出的常見症狀
1. 腰部椎間盤突出
好發於腰、臀部與下肢,神經刺痛伴隨肌肉麻木/無力,嚴重時大小便困難與失禁。
2. 胸部椎間盤突出
好發於上肢與肩膀,時感疼痛與肩部活動困難。
3. 頸部椎間盤突出
好發於頸部,以僵硬疼痛為特徵並以患部為中心擴散至上肢、肩膀。
什麼是椎間盤突出?
椎間盤突出是指,保護各節脊椎骨間的軟骨組織受到長期或猛烈外力擠壓,導致外部殼膜受損破裂並突出。
當發生突出情形時,脊椎穩定度會大幅降低使其受力不勻,無法有效減緩各節脊椎間的壓力,進而使患者感到疼痛。
椎間盤突出好發族群
通常發生於年齡約 30 ~ 50歲區間,並常見好發於:
- 懷孕後期之孕婦
- 運動員
- 長時間久坐、久站之工作者(如:上班族、櫃姐)
- 經常性搬重物之工作者(如:搬家公司、貨運人員)
為什麼會有椎間盤突出?
- 長期姿勢不當:椎間盤受力不勻造成椎間盤破損。
- 嚴重外傷或外力:曾遭遇車禍、摔傷、運動傷害等經驗,椎間盤容易形成破裂突出。
- 椎間盤老化:椎間盤中的組織液隨年齡增長流失,最終導致外殼磨損與破裂突出。
- 運動頻率不足:鮮少運動導致椎間盤過度僵硬進而破裂;同時,肥胖也是導致椎間盤過度磨損並造成突出的可能因素之一。
- 基因遺傳:家族遺傳相關病史也是椎間盤突出之潛在風險之一。
椎間盤突出預防方式
- 搬取重物時,應採取蹲姿抬取,減輕脊椎受力。
- 長時間久坐、久站者應時常起身活動。
- 維持適當運動,避免肥胖使椎間盤過度磨損。
- 鍛鍊核心肌群,有效分擔椎間盤受力。
- 避免椎間盤受到猛烈撞擊。(如:跌坐、滑倒)
椎間盤突出常見的治療方式
椎間盤突出治療方式1:非侵入性治療
適用於輕度患者,藉由牽引復健與口服止痛藥、肌肉鬆弛劑等藥物改善症狀。
*藥物不良反應者,請諮詢專業醫生並進行綜合評估。
椎間盤突出治療方式 2:侵入性治療
1. 傳統脊椎手術
傷口面積大,術後恢復時間長。
2. 脊椎微創手術
將一切口改為兩或多個小傷口,術後恢復期短,感染風險較低。
關於椎間盤突出的迷思
因椎間盤突出與骨刺症狀類似,但造成疼痛的因素與患部位置實則卻大不同。
迷思 1 :椎間盤突出
疼痛來自椎間盤擠壓、磨損造成破裂突出,僅好發於頸、胸、腰椎三處,嚴重時影響上肢與肩膀活動。
迷思 2 :骨刺
疼痛由軟骨自我修復後殘留的類骨質尖刺物導致,全身關節之軟骨部位皆可能發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