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背痛到受不了,保守治療又無效,該不該手術治療?

想問問大家,是否有過長時間坐在辦公室、或是長時間站著工作,感到腰部下方、臀部上方疼痛不已的經驗?
沒錯,那就是下背痛啦!
下背痛的常見症狀
下背疼痛可能『淺從肌肉深至神經和骨骼』,影響甚廣,常見疼痛有:
- 發力過猛導致患部痙攣
- 腰部肌群疼痛
- 內臟痛引發乾嘔
- 下肢行動遲緩
- 下肢電麻感
為什麼會下背痛?
急性下背痛:
疼痛情形小於三個月,常以姿勢不良、肌肉/筋膜拉傷、腰間盤突出,及脊椎位移為主因。
慢性下背痛:
疼痛超過三個月以上,可能由退化性關節炎、壓迫性骨折、脊椎退化或內臟疾病導致。
*小提醒:因下背痛成因複雜,建議症狀持續三個月以上患者前往骨科及神經科就診。
誰容易有下背痛?
- 長時間久坐
- 3C低頭族
- 脊椎側彎或位移
- 45歲以上中高齡者
- 骨質疏鬆
- 骨髓疾病
如何預防下背痛?
- 選擇腰拖座椅,調整適當高度
- 規律起身活動,避免久坐
- 避免背部負重/壓力過大
- 下蹲時,保持腰部挺直
- 維持規律運動,如:慢跑、游泳、核心運動
如何判斷下背痛?
下背痛屬於複雜型疾病,難以判別其成因,患者應參照自身疼痛情形前往:
初步疼痛患者:家醫科
下肢時感電麻感患者:骨科、神經內外科
下背痛後續復健患者:復健科、中醫
下背痛常見的治療方式
保守治療:
- 按摩、電流刺激、遠紅外線,以求舒緩。
- 局部外敷與針灸加強療效,適用於急性下背痛。
- 依照醫囑,服用消炎止痛藥、肌肉鬆弛劑與非類固醇類抗發炎藥。
手術治療
利用傳統脊椎減壓手術,將突出組織切除(適用於脊椎結構性疼痛)。
術後復健
利用束腰、背架等輔具,減少腰部受力。
*小提醒:下背痛成因複雜,建議患者應諮詢專業醫師並採取適當治療。
骨科治療下背痛的新思維
微創手術
經由患部數個2~3公分微小切口進行手術,優點為肌肉傷害小、失血量低與不易感染。
脊椎內視鏡
傷口大小為微創手術的三分之一,透過切口套入導管,將內視鏡導入病灶,顯示清晰患部成像並精準切除,術後傷口微小且恢復期短。
關於下背痛的迷思
Q:是否“下背痛”多休息就好?
A:當然不是!下背痛屬於複雜性疾病,成因從姿勢不良到壓迫性骨折,甚至到內臟疾病皆有機會導致。因此,下背痛的患者切勿一時輕忽而錯過黃金治療期。
*小提醒:建議初期下背痛患者前往家醫科或骨科就診,由專業醫師進行綜合評估與診斷。